
昆虫记读后感(汇编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昆虫记读后感1有一本书在昆虫学界和文学界都有很深的影响力,它描述了昆虫世界的形形色色,并以文字的方式带领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虫趣”吧。
书的开头就讲述作者是如何迈入昆虫世界的,讲述了他从小到大的对于昆虫的喜爱和对于昆虫学的贡献。往后,作者先后介绍了蝉。泥水匠蜂。螳螂。萤。两种稀奇的蚱蜢。蟋蟀。娇小的赤条蜂。寄生虫。条纹蜘蛛。蛛网的建筑和蜘蛛的几何学。
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是一个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对待一切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昆虫学上创造出这样的丰功伟绩。法布尔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充满智慧的头脑和一颗对万物怀有好奇的心,创造出了一个属于昆虫的天地,他自己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工作着,天天以昆虫为伴,活得既孤独,又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一般的获得物质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伟大——为事业奉献出生命的很多时间,但我们可以像他一样,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世界,去改造世界。让世人们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受益,仍世界因我而精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只要我们去用心观察,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的,让我们不要光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灵去感受它们,去保护它们,去热爱它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吧!
昆虫记读后感2今年暑假,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仔细阅读了《昆虫记》,在读完这本书后让我认识了一位具有耐心、谨慎、精巧、机敏的法布尔。更加令我最敬佩的是法布尔的精巧、细致,他观察的每一种昆虫都写的那么详细,即便是很小的昆虫都写得很生动细致,真的非常了不起!
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也体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一块地,这就是我的梦想。”这块不值钱的土地,在法布尔眼里却是多么具有价值!这是他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梦想,就是这一块土地!
法布尔用了一张胡桃小木桌陪伴他终老,这份执着与坚持也见证了法布尔毕生对昆虫的痴迷与无悔。法布尔的昆虫实验室在荒石园,法布尔的后半生就隐居于此,他用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荒石园中,并把荒石园打造成为了全世界自然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书中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不同习性和各自捕食方法,这来源于在法布尔小的时候就对昆虫很痴迷。法布尔经常放鸭子时偷偷地去捉甲虫、追蝴蝶。因此没少受到过父母的责骂,但他仍然执着于对昆虫观察。法布尔经常把捉到的昆虫都用树叶包着塞进口袋里,然后躲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慢慢地拿出昆虫让它们活动起来,仔细观察昆虫的每一个细节并记录下来。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逐渐把法布尔引入了昆虫学的最高殿堂。因此,法布尔也创作了一部不朽的昆虫史诗——《昆虫记》。法布尔事迹也告诉我们:选择任何一件正确的事情,无论面临多少的困难,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坚持并全力以赴,一定会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昆虫记读后感3法布尔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一生都在观察和研究昆虫,最后造就了世界著名的《昆虫记》一书。
在这本书开头的一章,他讲了他对昆虫的喜爱和对昆虫不了解还不懂装懂的人的厌恶。在后面的章节里,他无时无刻不表现出对科学的严谨和对昆虫的喜爱。他可以顶着炎炎的烈日来寻找金龟子的卵,也可以一动不动的来观察灰蝗虫蜕皮的过程。这都深刻表现出他对昆虫的喜爱和对真理的向往。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章是圣甲虫的梨形粪球。这一章让我知道了圣甲虫的智慧,它为了能让幼虫吃上好的“面包”,费尽了心思,他们不得不身负重荷,四处寻觅食物,在途中还要防止有别的圣甲虫把粪球抢走。来到洞中,再一点一点的把粪球拍打而成,为了防止粪球过快的干燥,圣甲虫把粪球的外壳压实成一层很硬的外皮。法布尔为了方便观察梨形粪球的制作过程,把一只大圣甲虫放在一个瓶子里,每天观察粪球的进展,最后他得出粪球是圣甲虫拍打产生的结论。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不少关于昆虫的知识,像昆虫的装死和体形无关,法布尔和蚂蚁的寓言;蝉成为了被蚂蚁压榨的勤劳的劳动者,而蚂蚁成为了剥削蝉的压榨者;螳螂是优美但残忍的捕食者;绿蝈蝈毛巾就的夜间横行的强盗;黄龟子是和法那斯隆技艺高超的烹饪师。法布尔在书中表现出对它们的喜爱,无论他们是残忍还是温柔,是丑陋还是优美,他都无一例外的表现出对他们的赞美和喜爱。
《昆虫记》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昆虫的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4昆虫,大家都一定见过吧!在路边,在树上,在草丛……随处可见,可是你知道这些昆虫的名字和生活习性吗?想必你也不大清楚吧。可是法国的一个小男孩——法布尔,却是一个了解各种昆虫习性的“科学家”。他长大后还成了远近闻名的昆虫学家,最终他将自己一生的收获都编进了一本书——《昆虫记》。
这本书生动有趣地讲了各种昆虫的生老病死、生活习性,如蚂蚁,蜜蜂、马蜂等等。它们全部被法布尔一一观察过,因此法布尔也受了不少苦,一次他被一整窝的马蜂蜇了手。为了观察红蚂蚁和黑蚂蚁的战争,一蹲就是好几个钟头,但是这些苦都是值得的,他写出了昆虫界的“荷马史诗”,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昆虫!
在这本书里,我最想说一说的一种昆虫就是——蝉。蝉在寓言故事中总是像蚂蚁乞讨,不劳而获,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反是蚂蚁霸道!书中写到:有一天,蝉在树上吸食树的汁液,许多昆虫见里都想来喝上一口,蚂蚁知道来立马爬到蝉的井边,他们不惜用一切办法去霸占这口井,他们咬蝉的腿尖,爬上蝉的后背,有的还想拔来蝉的“吸管”!最后,蝉被蚂蚁扰得生气了,他离开了井,走之前还向蚂蚁撒了泡尿,你看蝉多么清高,不与蚂蚁这些小人们计较。没想到蚂蚁是寓言中的蝉,而蝉是寓言中的蚂蚁呢!
法布尔的这本《昆虫记》幽默生动地叙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他描写的每一种昆虫都各具特点,例如:蝉是那么的可爱、高尚,蚂蚁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他赞扬了蝉的这种不为小事计较,宽容大方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昆虫记读后感5在寒假里,我再次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家、文学家法布尔。
这本书向我们主要介绍了17种昆虫。《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为我们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趣闻逸事,是一部集知识、趣味、文学、哲理于一体的散文集。这本书精选了有关红蚂蚁、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种较为在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让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学习了科普知识。
那么,我就说说最吸引我的书中的建筑大师迷宫蛛吧。迷宫蛛也叫作圆网蛛。它是个无与伦比的纺织工人,它用蛛网来猎取那些自投罗网的小虫子们,坐享其成,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它的身体是灰色的,胸有两条宽阔的黑色饰带,饰带中间夹 ……此处隐藏3467个字……值得我们认同与尊敬的:在法布尔的那个年代,研究昆虫就是将昆虫解剖,研究内脏或者是将昆虫浸泡在烧酒中,再瞪大了眼,观察它们的头、胸、腹、爪、翅、触须等,再将它们分类。但是他们对昆虫的生活习性及那些器官的用途却漠不关心。当时的生物研究室就是酷刑室、碎尸间。而法布尔却不同。他在“荒石园”里,让昆虫们活蹦乱跳地生活着,让它们仍然自由自在的鸣唱,而他就在旁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有时能从早待到晚,真是废寝忘食。而且,他的记录正像他文中的一句话:“既未胡乱添加,也未挂一漏万。”处处都细致入微、通俗易懂。他让血腥、冷酷的生物学变得生动而有趣。
《昆虫记》一书,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我们要学习法布尔的精神,执着、专注的追求自己的目标,认真的观察与探索;尊重、善待一切生命。
昆虫记读后感12《昆虫记》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先生。当我看到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时,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昆虫记》这本书,进入了一个神秘、精彩的昆虫王国。
美丽的条纹蜘蛛,它可以射出五颜六色的蛛丝。为了建巢,雌条纹蜘蛛用尽了全力,它甚至无力再进食了,过不了几天就会死去。而它的孩子们会在温暖的巢里慢慢地孵出来,并渐渐地长大。这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啊!
蟋蟀是一个厉害的“工程师”。它建筑家的技术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类觉得蚂蚁是昆虫中最会建筑的,可是,我觉得蟋蟀比蚂蚁更会建筑。人类可能受到了蟋蟀的启发,建筑了一座座别有风味的建筑物。
蜣螂是一位勤劳的“清洁工”,蜣螂也叫“屎壳郎”,还叫做“神圣的甲虫”。大多数蜣螂都把粪便当做食物,有趣的是美国的那种蜣螂却不以粪便为食,所以美国向中国进口蜣螂,用来清洁牛、羊等的粪便。蜣螂真是人类清洁粪便的好帮手。
昆虫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昆虫那伟大的母爱,昆虫的智慧,昆虫对我们人类的帮助,以及昆虫和人类的和谐共处。假如没有昆虫,就没有现在这个美好世界,可能就会没有人类的存在。因为所有生物都有一个稳定的食物链,而昆虫就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如果把大自然比作一个水桶,昆虫就好比一块木板,昆虫灭绝了,水桶就少了一块木板,水桶里的水就哗啦哗啦的流了,我们人类就生存不下去了。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一定要保护昆虫,呵护大自然。
昆虫记读后感13轻轻合起《昆虫记》这本小说,我的脑海中泛起了层层波澜。
这本昆虫生物学小说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在书中,他妙趣横生的讲述了上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其中作者将圣甲虫比作“面包师”,并夸赞这位面包师所制作的面包具有几何形完美;螳螂拥有所有昆虫中最强壮有力的手臂,是一位“捕猎专家”。这些昆虫在作者笔下被描写的活灵活现,让我们好像打开一扇大门,进入了内容记录“相映生辉”、细节论述“百花齐放”的昆虫世界中。
作者专注的创作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出身贫穷,多年来只能通过打工解决温饱,当时的法国科学家们看不起他的贫苦出身和自学学历,漠视、厌恶和傲慢逐渐在他们心中合拍成对法布尔的偏见,但法布尔从未因自己出身贫苦而妄自菲薄,也从未因这种厚此薄彼的偏见而自愧不如,他自始至终一心一意的投入在昆虫研究中,从而为后人留下了10卷极具科学价值的书籍,有力的回击了这种自视甚高的傲慢与好丹非素的偏见。
著名作家巴金也评价道:“它(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情感和思想的美文。”
人们对于昆虫世界不真切的认识来源于人们对待陌生事物所具有的惯性——理所应当。这些文字的发表正是法布尔为了打破人们心中对昆虫的刻板印象,告诉了人们不能凭一贯的思维方式就妄下定论,要付诸于实践,用观察与研究去探寻真理,才能找到属于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小说不长,却意义深厚,这位生物学家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披荆斩棘的品质与对昆虫和人性的研究融为一体,合成了这本流芳百世的书籍。如今,再翻开这本书,看到的不会仅仅是昆虫的世界了。
昆虫记读后感14寒假期间,我读一本书,叫做《昆虫记》,以前我老是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人为什么不会飞,为什么小鸟却会飞…总之,我老是把妈妈问得晕头转向。一天,我在书柜里找书,发现了一本昆虫记,我拿了出来,开始细细的读。看了一会儿,我发现以前的许多疑惑不解的问题都有了答案,于是我爱不释手,对它十分着迷。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什么昆虫都有,红蚂蚁、黑蚂蚁、白蚁,这些小动物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的生活习惯让我大开眼界,还让我知道了昆虫的许多生活本领,像屎壳朗如何滚粪球,蝉是如何脱壳,有些昆虫十分恶心,有些昆虫十分有趣。
书中讲述了每一只昆虫的出生入死,我经常会和书中的昆虫一样喜怒无常,让我身临其境,它们出生,成长,狩猎和死亡都十分平常,有时还会让我开怀大笑。它不但有趣,还含有很多知识。有时,我们把一些昆虫误解了,蝎子在人们眼里是可怕的东西,含有剧烈的毒素,但它却是一位关爱孩子的母亲,《昆虫记》不是乱编的,而是一件件事实。
《昆虫记》还写了强者小时候的苦衷,如昆虫界的霸主——螳螂小时候会被小小的蚂蚁吃掉,大马蜂幼虫时也会被蜜蜂鸟吃掉,还写了蜘蛛织网,是靠它一步步慢慢织出来的,这本书看了会回味无穷,我们也能从中明白许多道理。
我想,法布尔写《昆虫记》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他是想告诉我们,昆虫和人一样,有着生命,不比人差,我们应该好好对待它们。
昆虫记读后感15集昆虫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